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合篇:天津蓟州独乐寺与白塔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照片为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年7月10日 在资寿寺游记下面,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中提到了梁思成,这让我忽然起意写下这篇。梁思成先生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代大师,我对古迹的爱好以及写游记时采用的一些“方法论”,里面其实都有他带来的影响。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加盟中国营造学社,就此开创了一条以科学方法对我国主建筑进行研究的新路,他认为单从古籍中研究理论是不行的,他所倡导的科学方法的基础,就是“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不可”。年4月的蓟县之行,正是梁思成古建筑实地考察之路的第一个脚印,而被他誉为“罕有之宝物”的独乐寺观音阁,又怎能不深深地吸引着我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年暑假刚至,为免夜长梦多,全家旋即安排出游,彼时因受“房控正策”的影响出省不便,于是选择了冀东方向。我将首站定在蓟县(年蓟县已升格为蓟州区,但我还是习惯称之为蓟县,国保牌上亦如是),算是对前贤的致敬。 蓟这个字有些生僻,其本意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古代在这一带大约遍地生长,也就成了地名。不过“蓟”最初作为地名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北京地界,不吹牛逼的说,那个蓟城可是帝都的前身呢!春秋战国时期,蓟城为燕都,秦灭燕,改为蓟县,属广阳郡/国,汉代大体因之。而现在的蓟县那时叫无终县,属右北平郡,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 汉、唐历史地图唐玄宗开元年间,始以“蓟”之名在今蓟县一带置蓟州,治渔阳县(即今蓟县),而北京那边的“老蓟县”在唐代也一直存在(也就是说,唐代同时有蓟县和蓟州,两者并不是一个地方),大约是到辽代改称南京析津府才不这么叫,“蓟”这才成了如今蓟县的“专属名”。由于这个地名的来龙去脉颇为复杂,为了不使后来人混淆误会,我才不辞繁冗写了这两段,再配上上面这张图,各位看官或许能明白个大概了。 我们是中午快十二点才到的蓟县,有些人困马乏,正好在路过白塔的时候发现路边有饭馆,于是先停车吃饭,参观顺序也就顺手调整为先白塔后独乐寺了。蓟县白塔“藏身”于大片民房之间,从街上看也就能看到上半拉,附近的市容显得有些破败,完全感受不到直辖市的那种摩登。这也难怪,蓟县本来长期属于我省,直到年才划给的天津(今年正好五十年了哈),然则无论地理位置还是语言风俗等等都不甚搭调,似乎不太受待见,发展是肉眼可见的落后了。 蓟县白塔酒足饭饱,买票进入白塔寺。这里友情提示一哈,其实还是应该先到独乐寺为好,因为那边能买联票,而白塔这则不卖联票(现在不知道还是不是酱紫),两边分别单买,要多花几文钱。寺中方圆极小,正殿后面便是白塔。蓟县白塔颜色倒不是特别亮白,但造型可谓奇特,看起来塔身是由密檐式、覆钵式等不同建筑风格“拼接”而成,却又不显违和,反倒让我觉得圆润可爱。此外还有一奇,那就是四面各用正楷写有两行偈语,曰: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此四句偈语前两句出自《佛说造塔功德经》,后两句出自《缘起偈》,绕塔三匝,犹如诵经一般。塔前立有石碑二通,右侧为清咸丰《重修白塔寺碑记》,左碑已斑驳如花豹,不知所云。当日正值酷暑,天色阴郁沉闷,不消数步即已汗如雨下,仰头乍一看,忽然发现一片光亮,让我立即想起老《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天上出现的“龙挂”。这又是什么挂呢?眼前豹斑石碑让我忽有所悟,嗨,就是“豹挂”嘛! “豹纹”古碑与天上“豹挂”白塔的历史暂缓提,且先移步至独乐寺一叙。独乐寺就在白塔北边几百米处,那边才是蓟县旅游的门面,搞了一条“渔阳古街”出来,显得敞亮多了。从西南角的入口进入独乐寺,几间清代民居引不起我多大兴趣,快速穿出这个院落,心心念的观音阁终于出现在眼前,只见器宇轩昂,斗拱雄大,端的是一派盛唐遗风。 渔阳古街辽代古建——观音阁关于独乐寺的源起,传说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又传言安禄山起兵反唐时在此誓师,因表示想独乐而不欲与民同乐,将寺庙改成了这个名字。不过我对此不甚苟同,一是安禄山就算誓师,也应该是在范阳镇的大本营(唐蓟县),何必要大老远跑到蓟州渔阳县(今蓟县)呢?二是既然誓师,总得讲点拉拢人心的话,您这独乐一说出来,甭说老百姓了,手下将士怕是都得寒心。所以于情于理,此说恐怕极不靠谱。 观音阁侧拍梁思成先生来此实地考察之际,以卓越的专业水准,认定观音阁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辽代遗物。归后果从《盘山志》中得到证实,独乐寺是在辽圣宗统和二年(年,亦宋太宗雍元年)重修的,这个结论也让独乐寺观音阁成为当时我国所发现年份最久远的木结构古建筑。观音阁中矗立有十一面观音巨像,高约三层,彼时阁中尚可登临,梁思成上至顶层,发现观音向前凝视的目光,正好聚焦于南边不远处的白塔,二者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他因此断定,古时白塔的修建必是因独乐寺而定,两者原应为一个整体,若如此说来,辽代独乐寺的规模应该非常宏大。 观音像惜乎巍然古寺,留存下来的史料却是极少,这大概是因为蓟县一带在古时履遭兵燹之故。尤其是明代迁都北京以后,设“九边重镇”,蓟州镇为其一,战略地位陡升,后来更是设有“蓟辽总督”主持防务。仅在明清之交,蓟州就被清军三度屠城,致许多史迹荡然,唯独乐寺奇迹般幸存,只是许多事却再也说不清楚了。到了清代,蓟州由于地处皇家去东陵谒陵的必经之地,乾隆在独乐寺东边修建了行宫,同时对独乐寺原有格局、建筑进行了一些改建与修缮,就形成了今天这般局面。比如观音阁四角的立柱,就是乾隆年所加,对古建寿命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行宫的存在,此时的独乐寺已成“禁地”,当真是皇家之“独乐”了。 乾隆年间在四角增建的立柱独乐寺中与观音阁同属辽代遗构的,仅有山门。梁思成先生当年所撰的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发表于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一经刊出,学界震动),即专门将二者并列详述,足见其地位之重。让我有些费解的是,这一辉煌古建、堂堂正门,如今不知为何却是沦为景区出口,外面又垒了一睹砖墙,让人无法再从正面一窥其全貌。最终只有据说是明代大奸臣严嵩所书的“独乐寺”这仨古拙的大字,独存镜头之中。 山门内辽代哼哈二将彩塑辽代山门景区导览图回头再来说说白塔,梁思成先生当然也曾来此考察过,并从位置、建筑手法等方面断定“今塔之建造,必在辽代”、“不能早于独乐寺”(包括前段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明清志书中对白塔极其有限的记载,当时无法提供佐证罢了。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白塔受损严重,岌岌可危,维修人员在塔内发现,原来塔内竟然还有一塔,只是在原塔建成不久之后,在外边重新包了一层砖(相当于“增肥”了)!塔室同时出土一方辽道宗清宁四年(年)的舍利石函,记载了这次修缮,这对蓟县白塔的修建年份提供了有力佐证,也基本印证了梁思成先生之前的论断。 后经相关学者考证,辽代的这次包砖修缮也是因为此前一年强烈地震的损坏,而原塔的修建时间当与独乐寺在年的那次重修接近。另外,无论独乐寺还是白塔,他们初创的年份都比辽代更为古早,至少能上溯到唐初。大约在明清时期,围绕白塔形成了一座独立小庙,人们从此不再把它视为独乐寺的一部分。到了90年代,又将原在西门外的道教天仙宫整体搬迁于塔东侧,让这小小的白塔寺,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邢老头羊汤最后顺便推荐一家美食,就在独乐寺西边不远处,有一家老字号“邢老头羊汤”,颇有特色,味道属实不错。但凡没有太多禁忌的老饕,参观完独乐寺倒是可以来品尝一番(车都可以不用动),正有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前文链接:山西灵石一座千年古刹,竟为少林下院,寺中的国宝曾失而复得静思斋于岳 年1月12日 有底蕴、有干货、有价值、可信赖的历史文物游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59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