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罗山行者戴建达1大年初一,在家无聊,见天气转晴,便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温州市区的几座小山走走,去寻找温州城儿时的记忆。我的行动马上得到家人的响应,于是一家三口便带点干粮就匆匆出发了!55路公交车缓缓地停靠街心公园站,第一站本想先去谢灵运池上楼看看,先满足女儿的要求。无奈疫情防控的原因,池上楼闭馆。于是我们只好往回走,去登积谷山。积谷山是座落在温州中山公园内的一座小山,许多温州人都知道鹿城有这样一座山,但却有许多温州人未必知道它的名字。据记载,东晋太宁元年(),堪舆学家郭璞卜筑永嘉郡城,见九山环列,形似北斗,于是跨山为城,引水入渠,布局成"山不转水转"的斗转星移大山水城市格局,故名"斗城""九斗山城"。积谷山系九山之一,位于郡城东南。因山形象一囤堆积的稻谷而得名"积谷山"。山景清幽,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传说郭璞督造郡城时,曾有"内有积谷,虽荒不饥;外有卧旗,虽兵不凶"之谶。又有清代梁章钜巜浪迹续谈》记载"相传东汉刘根隐此,乘赤霞至天台访紫灵君",故又称"飞霞山"。考证历史,这山也可谓是温州城内颇有文化底蕴的名山了。这历史的传奇也给积谷山蒙上了一种神奇的色彩,更让人对其迷恋与神往!拾级登山,没几步便遇一亭,曰驻鹤亭。驻鹤亭初建于民国年间,早时为木质结构,经过几次翻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基础建在山岩上,单檐六角,有六角形红色水磨石英美人靠栏座。立亭中,视亭东边也有石径曲折通山上。亭旁边与下面石崖上有红色摩岩石刻,依稀可见,这此石刻都是古代文人留下的题咏,历史久远,字体深邃,内容让人难以辨认,可见积谷山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上山顶最高处,有一座留云亭。亭有六角,形如斗笠,有二层柱子,外六根,内六根,共有十二根柱子支撑着亭子,实为少见。据《永嘉县志》载:留云亭,又名积谷亭,建时不详,明万历年间重建;久圮,又在清.正年间复传重建;光绪二年进行过修缮;现存于年重建。一个亭子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有如此诸多的经历,更何况这温州的历史变迁呢!站亭上,环顾四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无不呈现着温州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让人感慨万千。从山之西南石径下山,这些花岗岩石径与栏杆,修缉一新,彰显着积谷山与中山公园建设的更递与变化。山腰有一亭,四檐飞翘,亭底苔藓厚长,落叶满铺,颇有韵味。近看,为"赤璧亭",再观其旁山崖呈赤色,灌木绕藤,如赤壁状,也许就是引东坡赤壁之意,取其名吧!下山便遇一池塘,为"春草池"。对岸楼阁白墙黑瓦,古朴典雅,就是池上楼了。在这里谢灵运梦中得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佳句,至今还广为流传,不免为之仰慕赞叹不已。春草池上有登云桥与月带桥等文物古迹,斑驳的石头上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几位悠然而过的游人从边而过,却无一人驻足欣赏,未免有一种对其无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6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