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9/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乐立村距兴义市区仅为10余分钟车程。万峰林腹地的这个传统布依村寨,山峰叠嶂,古树森森,阡陌纵横,风和水清。明洪武年间的-年,调北征南时随军征战的部分军人,由驻防军改为屯田军居留,遂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以屯田戍边得以繁衍生息。这就是乐立布依族村寨的来历。乐立村地处国家级风景区万峰林岩溶峰丛间的平坝之中,不远处分布的岩溶峰丛,对纳灰河坝子形成了天然屏障及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毫米,无霜期为天。年,乐立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从下五屯街道办划归万峰林街道办。走进乐立村,河流淙淙,古树繁盛。一棵百年树龄的银杏树矗立于乐立小学旧址大门前,在几棵参天古榕簇拥之下尤显肃穆。立此四望,数十棵百年古榕树掩映簇拥,畅达的通村公路使得乐立的田园风光平添深幽雅静色彩,村寨愈发俊秀。历史文化遗迹乐立桥,界于万峰林街道办的乐立村和双生村之间,在乐立村一组田定国宅西侧25米处,横卧于纳灰河之上。始建年代不详,同治三年()圯,光绪八年重修(年)。东西向,跨纳灰河,单孔石拱桥,长39米,宽4.07米,净跨10.5米,矢高5.4米。桥面青石铺墁。东西各建台阶14级。桥头立建桥碑记,青石质,方首,高1.7米,宽厚0.9米,厚0.18米,额题永垂不朽”四字,每字0.08米见方。碑文楷书阴刻,34行,满行59字,计字,为邻村田逢年撰书。记建桥原因、捐资人姓名及数额等,立于光绪八年。乐立村建桥碑原立于村口,后被移至村中公房作墙石,已有裂痕。现移至乐立村广场河岸边。碑文文笔清丽,生动流畅,刻工精湛,书法优美。年12月,其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范畴。桥栏可供人闲坐,歇脚。桥四角有4株百年古榕,它们掩映着古桥,枝繁叶茂,绿荫覆盖几近半亩。乐立桥周边聚居汉族、布依族村民,以农业耕种为主要生产方式。乐立桥下纳灰河河段为乐立村、双生村界河。东侧为乐立村,西侧为双生村。乐立村古迹及布依传统民俗保护完整,民居建筑大多数是现代平房,村里古老的石头瓦房也大部分有人居住,进入村中巷道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氛围和古老的乡土气息。每年的农历三月期间,乐立村的布依族人民都会举办独具风情的“浪哨节”,这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到了那一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布依姑娘,端出香甜甘醇的坛坛布依米酒,唱着优美动听的布依山歌,站立于路口用最高的礼节恭候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当客人进寨门时,姑娘们会一边唱敬酒歌以示欢迎,一边劝饮拦路酒。客人只有喝过了姑娘双手捧着的酒后才能进入寨子,参与接下来的活动。最为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农历六月举行的祭水放生大典。这是乐立村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最浓郁最隆重的活动。通过寨老迎神,敬献家畜、美酒等祭品,布依寨老恭读祭文、祭祀朝拜、敬献香火,纳灰河放生等一系列仪式,来祈求诸神庇佑,保证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者简介陈松,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黔西南州作家协会会员,黔西南州诗词研究会会长。文/陈松文字编辑/邱奕视觉/实习生彭宏兰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5848.html
------分隔线----------------------------